【地區(qū)概況】
寧波市,簡稱“甬”,別稱甬上、甬城,浙江省轄地級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是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國務(wù)院批復確定的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經(jīng)濟中心、中國制造2025首個試點示范城市。地處浙江省東北部、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南臨三門灣,與臺州市相連。寧波市下轄6個區(qū)、2個縣和2個縣級市,總面積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69.7萬人。
寧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稱鄞、四明、明州,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發(fā)源地,距今4200年的夏朝堇子國被認為是寧波作為邑城的最早起源。寧波自古因港而興,是中國最早開埠的城市之一。唐代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與廣州、揚州并稱。宋代又與廣州、泉州并列全國三大對外貿(mào)易港。明代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定名寧波。鴉片戰(zhàn)爭后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987年被列為計劃單列市。寧波舟山港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年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
寧波是東亞文化之都,自古人杰薈萃,涌現(xiàn)了四明學派、陽明學派、浙東學派,以及虞世南、王應(yīng)麟、王守仁、萬斯同、全祖望、童第周、屠呦呦、余秋雨等名人名家。近代后又涌現(xiàn)寧波商幫和眾多甬籍院士,因數(shù)量冠絕全國故有院士之鄉(xiāng)之稱。寧波天一閣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歷史。
【行政區(qū)劃】
寧波市轄6個區(qū)、2個縣,2個縣級市:
海曙區(qū) 面積29.44平方千米,人口30.10萬人。郵編315000。轄8個街道。
江東區(qū) 面積37.65平方千米,人口25.21萬人。郵編315040。轄7個街道。
江北區(qū) 面積208.7平方千米,人口22.97萬人。郵編315020。轄7個街道、1個鎮(zhèn)。
鄞州區(qū) 面積1406平方千米,人口77.66萬人。郵編315100。轄6個街道、17個鎮(zhèn)、1個鄉(xiāng)。
北侖區(qū) 面積585平方千米,人口34.99萬人。郵編315800。轄6個街道、2個鎮(zhèn)、1個鄉(xiāng)。
鎮(zhèn)海區(qū) 面積366.9平方千米,人口22.49萬人。郵編315200。轄4個街道、2個鎮(zhèn)。
余姚市 面積1527平方千米,人口82.58萬人。郵編315400。轄6個街道、14個鎮(zhèn)、1個鄉(xiāng)。
慈溪市 面積1154平方千米,人口101.54萬人。郵編315300。轄3個街道、15個鎮(zhèn)。
奉化市 面積1249平方千米,人口47.88萬人。郵編315500。轄5個街道、6個鎮(zhèn)。
象山縣 面積1176平方千米,人口52.74萬人。郵編315700。轄3個街道、10個鎮(zhèn)、5個鄉(xiāng)鄉(xiāng)。
寧海縣 面積1931平方千米,人口58.55萬人。郵編315600。轄4個街道、11個鎮(zhèn)、3個鄉(xiāng)。
【歷史沿革】
早在八千多年前,寧波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
距今4200年左右的夏朝堇子國,則被認為是寧波作為“邑城”的最早起源,約在原始社會末期,至遲在夏初,“鄞”已成為確定的地名,以鄞、奉交界處赤堇山為名,后加邑為“鄞”,讀若“銀”。
春秋時期(公元前473年),越國并吳后,置句余城(后改稱句章,其址約在今寧波市江北區(qū)慈城鎮(zhèn)赭山王家壩村)。
楚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楚滅越,殺越王無疆,將江東地域設(shè)為江東郡,寧波屬楚國江東郡。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統(tǒng)一六國,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以吳越地設(shè)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領(lǐng)縣二十六,于鄞地置鄞、鄮、句章三縣,句章縣治在城山渡句章城(今江北區(qū)慈城鎮(zhèn)),鄞縣治在白杜城(今奉化區(qū)西塢街道白杜村),鄮縣治在鄮山同谷(今鄞州區(qū)五鄉(xiāng)鎮(zhèn))。
西楚元年(公元前206年),項羽定都彭城(今徐州),自立為西楚霸王,封英布為九江王,寧波屬九江國會稽郡。
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劉邦封同姓王,以劉賈為荊王,寧波屬荊國會稽郡。西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兄子劉濞為吳王,寧波屬吳國會稽郡。
三國時(220年~280年),屬吳國,鄞、鄮、句章、余姚區(qū)劃穩(wěn)定不變。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縣,設(shè)鄞州和姚州,原余姚縣地為姚州,原鄞、鄮、句章縣地為鄞州,設(shè)州治于三江口。唐武德七年(624年),廢姚州為余姚縣,隸越州。
宋建隆元年(960年),吳越降宋,置兩浙路,改明州望海軍為明州奉國軍。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慶元府為慶元路,設(shè)總管府,領(lǐng)6縣如舊。
明洪武元年(1367年),方國珍降朱元璋,改慶元路為明州府。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置浙江總督,設(shè)寧紹臺道,治寧波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制,各縣直隸于省軍政府,定海直隸廳改為定?h,析象山縣南田等島置南田縣。
1949年5月25日,寧波解放。6月5日,浙江省第二區(qū)專員公署成立,劃鄞縣城區(qū)及近郊設(shè)寧波市,為省直屬市。10月,第二專員公署改稱寧波專員公署,駐寧波市,轄鄞縣、慈溪、鎮(zhèn)海、奉化、象山、定海、余姚7縣。11月,寧波市設(shè)鎮(zhèn)明、海曙、江東、江北4區(qū)公所。
1987年9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寧波成為計劃單列市。同年,改濱海區(qū)為北侖區(qū)。
1994年,寧波被確定為副省級市。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寧波市地處中國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市、新昌縣、上虞區(qū),南臨三門灣,并與臺州市的三門縣、天臺縣相連。寧波市陸域總面積9816平方千米(統(tǒng)計年鑒公布的陸域面積是以0米等深線起算),全市陸域總面積9816平方千米,其中市區(qū)面積為3730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為8355.8平方千米,岸線總長為1594.4千米,約占全省海岸線的24%。全市共有大小島嶼614個,面積25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寧波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區(qū)海拔4~5.8米,郊區(qū)海拔為3.6~4米。地貌分為山脈、丘陵、盆地和平原。寧波市山脈面積占陸域的24.9%,丘陵占25.2%,盆地占8.1%,平原占40.3%。
氣候特征
寧波地處寧波平原,緯度適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寧波市的多年平均氣溫16.4℃,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為28.0℃,一月份最低,為4.7℃。寧波市無霜期一般為230天至2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80毫米左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850小時。寧波四季分明,冬夏季長達4個月,春秋季僅約2個月。若以平均氣溫大于22℃為夏季、平均氣溫小于10℃為冬季、10~22℃為春秋兩季這一標準劃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入春,6月第一候進夏,9月第六候入秋,11月第六候入冬。作物生長期30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毫米,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連梅雨和8~9月的臺風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
水文水系
寧波市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發(fā)源于上虞區(qū)梁湖;奉化江發(fā)源于奉化區(qū)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區(qū)“三江口”匯成甬江,流向東北,經(jīng)招寶山入東海。
【社會事業(yè)】
教育事業(yè)
寧波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725所,在校學生總數(shù)149.7萬人。其中,在甬高校16所,全日制在校學生19.9萬人;普通高中88所,在校學生10.8萬人;中職學校32所,在校學生6.1萬人;初中250所,在校學生23.5萬人;小學381所,在校學生57.8萬人;幼兒園949所,在校學生26.2萬人。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民辦中小學(幼兒園)621所,在校(園)生16.2萬人,占全市全日制中小學(幼兒園)在校(園)生數(shù)的13.0%。
2022年12月1日,寧波市被教育部辦公廳遴選為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qū)。
文化事業(yè)
寧波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28項,省、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478項。研究出臺全國首個《“一人一藝”全民藝術(shù)普及社會化服務(wù)標準》。新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新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寧波奉化陳王遺址和余姚杜義弄漢六朝遺址入選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fā)現(xiàn)。寧波博物院《匯流——寧波建城1200周年特展》、周堯昆蟲博物館《一蝶一世界——周堯先生的科學人生與昆蟲世界常設(shè)展覽》榮獲全省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獎。水路考古取得新成果,持續(xù)推進井頭山遺址二期發(fā)掘,奉化江流域先秦遺址考古調(diào)查新發(fā)現(xiàn)先秦遺址19處、文物點2處。
醫(yī)療衛(wèi)生
寧波市共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gòu)5067家。醫(yī)院(含婦保院)226家,其中三級甲等醫(yī)院(含婦保院)10家,三級乙等醫(yī)院(含婦保院)14家;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和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158家。年末全市實有病床5.0萬張,擁有各類專業(yè)衛(wèi)生人員10.7萬人,衛(wèi)生技術(shù)人員9.3萬人,其中執(zhí)業(yè)醫(yī)師(含助理)3.8萬人,注冊護士4.0萬人。按戶籍人口統(tǒng)計,每千人床位數(shù)、衛(wèi)技人員數(shù)、執(zhí)業(yè)醫(yī)師(含助理)數(shù)和注冊護士數(shù)分別達到8.1張、14.9人、6.1人和6.4人,每萬人全科醫(yī)生數(shù)7.6人。
【交通運輸】
公路
寧波市是浙江東部的交通樞紐,寧波繞城高速公路(G1501)、杭甬高速公路(杭州灣環(huán)線高速公路,G92)、甬臺溫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G15)、甬金高速公路(G1512)、甬舟高速公路(舟山跨海大橋,G9211)、甬臺溫復線高速(G15W3,象山港大橋及其連接線)、穿山疏港高速(S20)等多條高速公路的穿境而過,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的落成,寧波到上海的時間從原先的4個小時縮短為2個小時。
港口
寧波港是國家大型港口,設(shè)備先進,運力充足,不但擔負起寧波水路運輸?shù)闹厝,更成為浙江省乃至華東地區(qū)海運遠洋貿(mào)易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航空
寧波櫟社國際機場是寧波的飛機場,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古林鎮(zhèn)境內(nèi),是國內(nèi)重要的干線機場。機場占地面積250萬平方米,擁有16個停機位,候機樓面積4.35萬平方米,跑道全長3200米,寬60米,配有先進的通信導航和空中管制系統(tǒng),達到4E級機場標準,可起降包括波音747在內(nèi)的大型客機。機場距寧波市區(qū)12千米,距離市區(qū)僅有10~30分鐘的車程,十分便捷。2022年10月30日,寧波機場首條第五航權(quán)貨運航線順利首航,寧波正式成為第五航權(quán)開放城市。
【風景名勝】
◆奉化溪口
奉化溪口是中國AAAAA級旅游景區(qū),以蔣介石和蔣經(jīng)國父子故鄉(xiāng)為背景,又以雪竇山和雪竇寺的佛教文化為鋪墊,還有兩蔣原住址及鎮(zhèn)上古色古香民國雅韻,包含了武嶺門、蔣母墓道、玉泰鹽鋪、文昌閣(奎閣凌霄)、小洋房、蔣氏豐鎬房、摩訶殿、武嶺中學、御書亭、錦鏡池、妙高臺、千丈巖、將軍楠、中旅社原址、三隱潭、徐鳧巖、亭下湖和張學良將軍的第一幽禁地等等。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鎮(zhèn)河姆渡村的東北,距寧波市區(qū)約20千米,是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約7000—5000年前)遺址。
河姆渡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上下疊壓著四個文化層。河姆渡遺址出土陶片達幾十萬片,還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遺存、動物遺骸、木構(gòu)建筑遺跡等大量珍貴文物。河姆渡遺址以其豐富而鮮明的文化內(nèi)涵,確立了其在中華民族遠古發(fā)展史、中國考古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被學術(shù)界命名為“河姆渡文化”。遺址的發(fā)現(xiàn),為中國史學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據(jù),證明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
1982年2月23日 ,河姆渡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6月,河姆渡遺址被浙江省文物局公布為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2020年5月,河姆渡遺址入選首批“浙江文化印記”名單。2021年10月18日,河姆渡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
◆保國寺
保國寺位于浙江寧波市江北區(qū)洪塘鎮(zhèn)的靈山之麓,距市區(qū)15公里,始建于東漢世祖時期,初名靈山寺,此即保國寺的前身。唐會昌五年寺宇被毀,廣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賜“保國寺”匾額,此后改名為保國寺。
保國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廟聞名于世,而是因為精湛絕倫的建筑工藝令人嘆為觀止。寺內(nèi)的大雄寶殿(又稱無梁殿),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之一,存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唐代經(jīng)幢、觀音殿、凈土池等殿宇古跡。
保國寺古建筑群占地面積13280平方米,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寺外28公頃自然山林。1961年3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天一閣
天一閣,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當時退隱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天一閣藏書樓坐北朝南,為兩層磚木結(jié)構(gòu)的硬山頂重樓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頂,青瓦覆上。一層面闊、進深各六間,二層除樓梯間外為一大通間,以書櫥間隔。閣前鑿“天一池”通月湖,園林以“福、祿、壽”作總體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獅一象”等景點。天一閣及其周圍園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天一閣的藏書和建筑為研究書法、地方史、石刻、石構(gòu)建筑和浙東民居建筑提供了實物資料。
1982年2月23日,天一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10月29日,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月湖景區(q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東錢湖
東錢湖,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境內(nèi)的湖泊和風景名勝區(qū),距寧波城東15公里,湖的東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緊依平原,是閩浙地質(zhì)的一部分,系遠古時期地質(zhì)運動形成的天然潟湖。被郭沫若先生譽為“西湖風光,太湖氣魄”。
東錢湖由谷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組成,南北長8.5公里,東西寬6.5公里,環(huán)湖周長45公里,面積22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積為杭州西湖的3倍,平均水深2.2米,總蓄水量3390萬立方米。
東錢湖開鑿已有1200多年歷史,經(jīng)歷代開浚更具風采。唐天寶年間(744年)鄮縣縣令陸南金率眾修筑壩堤,這以后王安石、李夷庚、呂獻之等歷代地方官除葑清界、增筑設(shè)施,使之成為綜合利用的水域。
◆月湖
月湖,又名西湖,位于寧波市城區(qū)的西南,開鑿于唐貞觀年間,是寧波市區(qū)著名的風景名勝區(qū),該湖呈狹長形,面積約0.2平方公里。宋元年間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紹興年間,廣筑亭臺樓閣,遍植四時花樹,形成月湖上十洲勝景。這十洲分別是:湖東的竹嶼、月島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嶼、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煙嶼、雪汀和芙蓉洲。此外還有三堤七橋交相輝映。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shù)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學者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萬斯同,這些風流人物,或隱居,或講學,或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而且,月湖在古代占地南北約1160米,東西約130米,周圍2430多米。在它的汀洲島嶼及周邊土地上,沉淀著深厚的文化積層,構(gòu)成了眾多璀璨的傳統(tǒng)文化。
◆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
浙江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浙江省寧波杭州灣新區(qū)西北部的杭州灣跨海大橋西側(cè),南鄰濱海二路,東、西、北面被河流包圍,總面積為63.8平方千米,其中一期占地面積為5000畝。浙江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動植物資源豐富,水生植物眾多,已記錄鳥類220余種,隸屬于18目45科。
2005年,杭州灣濕地保護工程啟動;2010年6月18日,濕地公園一期建成并對外開放;2017年12月,經(jīng)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批準為國家濕地公園。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浙江慈溪杭州灣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入選。浙江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現(xiàn)為4A級旅游景區(qū)。
◆寧波方特東方神畫
寧波方特東方神畫,位于寧波杭州灣新區(qū)跨海大橋南岸。寧波方特東方神畫——一個有故事的樂園,作為傳承中國歷史文化的主題樂園,在創(chuàng)意初期即將整個園區(qū)以:民間傳說、民間戲曲、經(jīng)典愛情傳奇、神秘文化、雜技與競技、民間節(jié)慶、民間手工藝、綜合項目八大類別進行區(qū)域劃分。運用暗黑騎乘、四面幻影成像、實景特技機器人等全球頂級的設(shè)備技術(shù),設(shè)計出《女媧補天》、《千古蝶戀》、《長城絕戀》、《驚魂之旅》、《神州塔》等20多個優(yōu)秀的主題項目。
【歷史文化】
地名
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早在周朝已有此稱。“甬”字是古代大鐘的一個象形字,在鄞、奉兩縣的縣境上,山的峰巒很像古代的覆鐘,故叫甬山,這條江就叫甬江,這一帶地方就稱為“甬”地。此外,因舊寧波府管轄的會稽山文脈連亙,其主峰上有四個穴,像窗戶一樣透著光線,被稱為“四明山”,“四明”也成了寧波的別稱。“寧波會館”也雅稱為“四明公所”。
方言
寧波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于吳語太湖片甬江小片。寧波話擁有29個聲母,具有全濁音。寧波話擁有50個韻母,具有入聲韻。寧波話有7個聲調(diào),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12]寧波話中保留了不少中古音,借助于《廣韻》和《玉篇》這些古典的工具書,可以查到它們的最原始的寫法。當然,這些字往往十分冷僻難認,非專業(yè)人員一般不可能讀出和讀準。但是,如果從詞義的角度來看方言,會發(fā)現(xiàn)它的三音節(jié)、四音節(jié)的俚語、俗語、比喻語、方言成語以及更多音節(jié)的短語和諺語,不但可以書寫,而且十分精彩生動,這些正是寧波話的最活最有生命力的因素。寧波話中的象聲疊韻詞、固定搭配、倒置、擬聲等語言特點和眾多極具鄉(xiāng)土特色的民間諺語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意趣。自“五口通商”開埠,西方文化東漸,舶來品也日益進入市民生活視野,舊時稱西方為西洋,故有許多名詞冠以“洋”前綴,成為一種特定歷史時期的語言現(xiàn)象。
文化遺產(chǎn)
寧波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28個、國家級傳承人16名,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96個、省級傳承人101名,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372個、市級傳承人381名。寧波擁有浙江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海洋漁文化(象山)生態(tài)保護區(qū)。
【文化民俗】
地處浙東的寧波在越文化的長期影響下,在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俗。
八月十六中秋節(jié):全國各地以農(nóng)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惟寧波以十六為中秋。追其來由,有兩種說法:一說元末江浙左丞、太尉方國珍以自己的生日改之;一說南宋時宰相、鄞縣人史浩因母生日為十六日故易之。清袁鈞的有詩“峰壽母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從此非時來競渡,家家十六看龍舟”。每逢中秋節(jié),家人團圓,趕神會,觀龍舟,吃月餅,亦互贈月餅。寧波月餅以苔菜、水昌月餅見強,別具風味。
大頭和尚舞:在寧波市郊、鄞縣廣為流傳,昔日每逢新春佳節(jié),民間舞蹈“大頭和尚”便以“太平會”名義,走村串戶,恭賀新禧,消災(zāi)祈福。其表演是將紙制大頭和尚變形面具套在頭上,由兩個分帖子的人領(lǐng)路挨家戶分帖,口講吉利話,待戶主出錢后,便將賀年帖貼在門上,然后再表演舞蹈,動作機械、詼諧、滑稽,鑼鼓節(jié)奏別具一格,充滿歡樂氣氛。
龍舞:寧波流傳最廣的民間舞蹈之一。寧波鄉(xiāng)村許多地方辟有龍?zhí),農(nóng)民歷來有舞龍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風俗,常見于迎神賽會及各種廟會。寧波龍色彩豐富,形式多樣,有布龍、繡花龍、雙龍盤柱、打結(jié)龍、斷尾巴龍、小人龍、草龍等,一般為9節(jié)、12節(jié),多至18節(jié)、24節(jié),現(xiàn)作為群眾性文娛活動,常于春節(jié)、元宵節(jié)和慶祝集會組隊表演,奉化條宅村龍舞曾多次參加全國民間舞蹈會演并獲獎。
獅舞:在寧波市寧?h一帶較為流行,一般在夏歷正月或佛教有關(guān)節(jié)日,數(shù)十名農(nóng)民組班,去各村輪流舞獅,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獅舞有獨舞、對舞、群舞,以三獅共舞為多,一雄一雌一仔,邊舞邊敲鑼打鼓,以表演"搶五燈"為最精彩,即在場地中間、四角各置一盞燈,獅子在中間狂舞、嬉打、咬打、搶燈,四周皆圍觀群眾。
賽龍舟:為水鄉(xiāng)的民間習俗。寧波的賽龍舟一般在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舉行。前者相傳是楚國愛國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投汩羅江的日子,劃龍舟,表示人們競相營救。后者則為寧波的中秋節(jié)。除舉行廟會外,賽龍舟可增加節(jié)日娛樂氣氛。舊時寧波城區(qū)賽龍舟主要在塘河中舉行,鄞縣的東錢湖的龍舟最負盛名。龍舟分青龍、黃龍、白龍等,龍(船)首高昂,劃船人服裝與舟同色,一人立于舟前敲鑼指揮,一聲炮響,龍舟齊發(fā),鑼鼓聲與岸上觀看的人群呼喊聲不絕于耳,場面甚為熱烈,先到終點者為勝。
梁山伯祝英臺故事:梁祝的民間傳說,最早見于南北朝梁元帝時(552~555)的《金縷子》一書。晚唐的《宣室志》有更詳細的描述:東晉時上虞祝氏女英臺,女扮男裝求學,與會稽的梁山伯同學三年。后祝英臺先歸家,次年梁山伯去祝家拜訪,才知其為女性,央人求聘,而祝已許馬氏子。后山伯為縣令,勤政愛民,死于任上,葬在城西鄉(xiāng)。后祝英臺過山伯墓,痛哭呼號,墓自裂,祝跳入梁墓中同葬。宋《乾道四明圖經(jīng)》中有“義婦!奔傲鹤9适碌挠涊d,F(xiàn)寧波西鄉(xiāng)有梁祝合葬墓及梁山伯廟。寧波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的諺語。現(xiàn)梁祝故事以電影、戲劇、曲藝等各種藝術(shù)形式流傳,范圍非常之廣,涉及浙江、江蘇、河北、山西等十幾個省,并流傳到歐美各國,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全國有梁祝的墳?zāi)?處,“讀書處”5處,但梁山伯廟僅寧波一處。
【飲食文化】
寧波地處東海之濱,海鮮名聞內(nèi)外,向以蒸、烤、燉制海鮮見長,別具特色,輕形式,重實味,鮮咸相兼,美味可口,寧波人昵稱“下飯”。烹飪制作大都采取蒸、燴,特別講究火候、刀功,極注重色、香、味。寧波十大名菜為冰糖甲魚、剔骨鍋燒河鰻、苔菜小方烤、雪菜大黃魚、腐皮包黃魚、網(wǎng)油包鵝肝、荷葉粉蒸肉、黃魚海參羹、彩熘全黃魚、炒鱔背。尤以冰糖甲魚、鍋燒河鰻為寧波傳統(tǒng)名菜之最。
此外,各種飯后點心也別具風味。較有名的是寧波十大名點:豬油湯團、龍鳳金團、水晶油包、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酥塊、三絲宴面、鮮肉小籠包子、燒賣、鮮肉餛飩、酒釀圓子。其中,尤以寧波豬油湯團為全國聞名。
此外,象山海鮮、奉化芋艿頭、余姚年糕、尚田草莓、慈溪楊梅、三北豆酥糖、寧波草席、河姆渡茭白也小有名氣。
冰糖甲魚:寧波十大名菜之首,吃來軟糯潤口、香甜酸咸,風味獨特。此菜是一種滋補品,甲魚與冰糖同燉,具有滋陰、調(diào)中、補虛、益氣、祛熱等功能。
邱隘咸菜:寧波特產(chǎn)。盛產(chǎn)于鄞縣東鄉(xiāng)邱隘鎮(zhèn),用雪里蕻菜腌制。雪里蕻菜冬種春收,腌制依據(jù)放鹽多少來錯開上市季節(jié)。邱隘咸菜色澤黃亮,有香、嫩、鮮、微酸特點,能生津開胃,可炒、煮、烤、燉、蒸、生拌、配菜肴、做湯料、做餡子。做配料可解魚腥,除油膩,"咸菜黃魚"為寧波名菜,俗話"三天不吃咸菜(齏)湯,兩腿感到酸汪汪"。邱隘咸菜已有近百年歷史,近年,邱隘真空包裝食品廠改進咸菜生產(chǎn)衛(wèi)生設(shè)備與保鮮貯存,使其暢銷國內(nèi)外。
寧波豬油湯團:寧波人過春節(jié),有吃豬油湯團習俗,正月初一,家家戶戶吃湯團,湯團圓圓,象征團寧波湯團圓。寧波湯團皮薄而柔滑,色白光亮,糯而不黏,入口流餡,油燙香甜,自成特色。寧波市區(qū)開設(shè)有“缸鴨狗”湯團店,近年來還出口冰凍寧波豬油湯團到港澳臺及歐美各地。
溪口千層餅:寧波特產(chǎn)。制作配料嚴格,選白凈芝麻、冬季苔菜、本地麥面粉、糖、油按配比拌和,烘烤溫度要適中,酥而不焦,每餅27層。松脆異常,咸中帶甜,滿齒清香。
余姚楊梅:寧波特產(chǎn)。肉質(zhì)細軟,甜蜜醇厚,形如珠而色如瑪瑙。有白種、粉紅種、紅種、烏種四大類,以烏種的荸薺種為最佳,因其成熟時呈紫黑色,似荸薺而名之。楊梅時節(jié)較短,初夏紅種的早大種先熟,白種水晶楊梅最遲上市,俗稱“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要出蟲”。楊梅形狀可愛,汁液鮮潔可口,味甜如蜜,作為時鮮水果,品種繁多。加工后有蜜餞楊梅干、楊梅飲料、楊梅醬、糖水楊梅等,楊梅汁有生津、止渴、祛暑作用,楊梅燒酒是消暑佳品。余姚楊梅為國家農(nóng)業(yè)部“七五”期間投資建設(shè)的"名、特、優(yōu)、稀"商品基地之一,慈溪也是楊梅重要產(chǎn)地。
浙貝母:寧波特產(chǎn)。是貝母的一種,因產(chǎn)于浙江,故名“浙貝”,又稱大貝。原產(chǎn)象山,是寧波市鄞縣著名經(jīng)濟特產(chǎn)和貴重中藥材,亦稱"象貝",為“浙八味”之一。貝母性微寒,味甘苦,主治傷寒煩熱、咳嗽上氣,安五臟,利骨髓,消炎、潤心肺,兼有消炎退腫,治痔癰節(jié)腫毒等功效。鄞縣樟村一帶盛產(chǎn),下半年種下,次年5月收獲,鄞縣鄞江橋產(chǎn)量占全浙江省的70%,被稱為“浙貝之鄉(xiāng)”。
【傳統(tǒng)工藝】
骨木嵌鑲:傳統(tǒng)工藝。其歷史可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期,明代骨木嵌鑲主要用于家具的雕飾。清乾隆年間,寧波的骨木嵌鑲工藝以其特有的地方風格和精致的技藝名聞遐邇,被列為“貢品”。在制作方法上分為高嵌、平嵌和混合嵌。高嵌采用象牙、黃楊木、竹黃、臘石等作為圖面紋飾的原料,鋸成形后,嵌在木坯上。平嵌采用象牙、骨片、螺甸、木片等,依圖面紋飾平嵌入木坯后用刻刀勾線而成。嵌鑲的構(gòu)圖有“丹青圖”和“古體”之分,前者近似明清間的風俗畫,后者形同漢畫,其內(nèi)容以表示吉祥、長壽、富貴為主題,以人物、博古、山水花鳥為題材,產(chǎn)品有床、幾、椅、廚等。
朱金木雕:傳統(tǒng)工藝。又稱漆金木雕。在明清時期,工藝制作已達到了較高水平。它是在木雕制品的基礎(chǔ)上以朱砂色為底,貼金飾彩而成,顯得金碧輝煌。木雕以樟木、椴木、銀杏等優(yōu)質(zhì)木材為原料,運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根據(jù)不同對象雕刻而成,題材多取于戲劇故事,造型古樸生動,刀法深厚。有的玲瓏剔透、栩栩如生,有的比較粗獷。朱金木雕主要用于寺、廟、祠堂等建筑及木床、花轎等大型家具和神像等。
泥金彩漆:傳統(tǒng)工藝。寧波漆器的歷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泥金”名稱始于商周。其做法是將金箔研成粉狀,與大漆調(diào)合后或涂或填。漆器以木胎為主,也有以竹片、竹編為胎。以朱紅和黑色為漆器的基本色調(diào)。傳統(tǒng)的制作方法有紋飾在透明的漆膜里面的沉花,紋飾在漆膜表面的平花,用堆塑、鑲嵌等手法使紋飾出于漆膜表面的浮花等三大類,而浮花工藝為寧波漆器傳統(tǒng)工藝中較有代表性的手法。漆器的裝飾以金為主,有描金、貼金、堆金、追金、開金、平金等手法,題材有花鳥、山水人物及寓吉祥如意的圖案等。
金銀彩繡:又稱"仿古彩",為傳統(tǒng)寧繡中的精品。寧繡與湘繡、蘇繡、京繡、粵繡、蜀繡被譽為中國六大名繡。金銀彩繡采用各色真絲織品為原料,在彩繡、平繡圖案周圍盤繡以金線和銀線而成。古色古香,富麗堂皇。底色以深色為主,主要有深紅、深藍、墨綠、黛色、鐵銹紅、咖啡色等,制作工藝可分為網(wǎng)繡、包金繡、墊金繡三大類。題材有龍鳳、花卉、佳禽等。主要用于繡衣、靠墊、臺布、床罩、軟包等生活用品。
寧波草席:古稱明席(寧波古為明州),也稱甬席(寧波簡稱甬),俗稱"滑子"、"席子"。以盛產(chǎn)于寧波西鄉(xiāng)黃古林一帶的席草,用白麻筋或綠麻作經(jīng)線編織而成。寧波草席質(zhì)地精密,厚實挺括,剛勁有彈性,柔軟光滑,能散熱降溫,收藏方便,經(jīng)久耐用,鋪墊、打包、掛門窗均可使用。
寧波草帽:寧波市西郊和慈溪、鄞縣、余姚農(nóng)村不少婦女善編草帽,常作為家庭副業(yè)。以草編之鄉(xiāng)慈溪長河鄉(xiāng)編織的金絲草帽最優(yōu),輕若云,亮似雪,美觀實用,經(jīng)漂白染色、繡畫、裝飾,可與時裝配套,既是遮陽實用品,又是裝飾性工藝品。草帽按原料分,有金絲、麥稈、維特克、咸草、席草、龍須草、黃草、雞冠草、紙草、黃花菜葉、勒菲草等10余種,年總產(chǎn)2000余萬頂,除席草帽500余萬頂內(nèi)銷外,多以半成品出口,由國外根據(jù)流行服裝設(shè)計帽型,配裝飾后投入市場。
寧波竹編:寧波是竹編之鄉(xiāng),四明山盛產(chǎn)毛竹,歷史上就用竹編制各種簡樸實用的籃、籮、簟、筐、籠等。明、清江南舉人赴京應(yīng)試的考籃、食籃皆竹編,現(xiàn)鄞縣、奉化、余姚有數(shù)十家鄉(xiāng)村辦竹編廠,工人善用篾絲、篾片,巧妙地編制成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種動物,并和傳統(tǒng)的罐、籃、盒、盤結(jié)合起來,制成雞罐、鴨盤、貓頭鷹盒、花盆套、花瓶、廢紙簍等,既實用,又可觀賞,暢銷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