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宮(Chaotian Palace)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qū)水西門內(nèi),是江南地區(qū)現(xiàn)存建筑等級最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 ,素有“金陵第一勝跡”之美譽。朝天宮之名,由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御賜,取“朝拜上天”、“朝見天子”之意,是明代皇室貴族焚香祈福的道場和節(jié)慶前文武百官演習朝拜天子禮儀的場所,與神樂觀同為明朝最高等級的皇家道觀。
朝天宮是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筑,其建筑格局、樣式、營造技術等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尤其是明清建筑的重要而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朝天宮中為文廟,東為府學,西為卞壸祠。文廟正南有“萬仞宮墻”照壁圍繞,宮墻內(nèi)為泮池,東西兩側(cè)各有磚砌牌坊,正面為欞星門,門內(nèi)兩廂東為文吏齋、司神庫,西為武官齋、司牲亭等,過欞星門向北依次為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敬一亭,大成殿東西兩廡和走廊各十二間,敬一亭東有飛云閣、飛霞閣、御碑亭等。
【建筑特點】
格局
朝天宮古建筑群布局中為文廟,東為府學,西為卞壸祠,占地面積約七萬平方米,文廟面臨運瀆,正南端有照壁,東西與宮墻連成一體,照壁正面嵌有“萬仞宮墻”四個磚刻大字,“萬仞宮墻”語出《論語·子長篇》,頌揚孔子文章道德之高。宮墻東西兩側(cè)各有石礎磚砌牌坊,三間三拱門,中門較大,上有磚刻橫額,東為“德配天地”,西為“道貫古今”,為曾國藩手書,西坊門處有下馬碑,上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
宮墻內(nèi)為泮池,兩江總督李鴻章命江寧知府涂宗瀛在朝天宮前建泮池,是文廟的標志性建筑,池壁和護欄都系青石所建,南側(cè)有涵洞,池內(nèi)終年碧水清波。墻內(nèi)有按原樣恢復的半月形泮池,圍以青石欄桿,池內(nèi)碧水清波。
自南往北,正面是“欞星門”,欞星門是文廟的正南門,是木結(jié)構牌坊式建筑,頂上復以黃釉琉璃瓦,大門西側(cè)正反兩面有磚雕團龍四對,刻工精細,栩栩如生。4柱南北各有石獅1只,雄雌成對,共8只。牌坊通面闊15.5米。門內(nèi)兩廂東為文吏齋、司神庫,西為武官齋、司牲亭等。
進欞星門數(shù)十步,正面為大成門,又稱戟門。戟門有三,中門是祭孔時皇帝出入的,郡王、親王走左右兩門:一般官只能走戟門兩端的“金聲”、“玉振”小門。大成門面闊五間29米,進深12.29米,重檐歇山頂,上下檐均用斗拱。
過大成門迎面是大成殿,這是文廟的主體建筑,也是是文廟的中心建筑,殿內(nèi)正中原來曾供奉過孔子的牌位。用材較大,殿前丹墀基本如舊,東西兩廡和走廊各十二間。
大成殿后是崇圣殿,亦稱先賢祠,歇山頂,檐下斗拱。殿后高處有敬一亭,亭東有飛云閣、飛霞閣等;閣前有御碑亭,碑上刻乾隆六巡江南時為朝天宮景區(qū)所題詩文,故名。敬一亭兩旁疊石堆山,筑水池,布置庭院,這里是治城的最高點。
特點
朝天宮是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筑,基本上保留了明代宮殿式體制。南京市博物館館藏文物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地域特色和內(nèi)容的廣泛性,它與南京的歷史沿革、民俗風情、人文景觀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是南京歷史發(fā)展的濃縮。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這里建造城墻,并設置冶鑄作坊制造兵器,開辦冶鑄銅器的手工業(yè)作坊,建立了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冶鑄作坊,并聚集了一定的固定人口,從而形成了原始城邑,后人遂將朝天宮所在的山稱作冶山,城墻合圍的城市叫冶城,冶城是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
東吳時期,孫權在建業(yè)(今南京)冶山設置冶宮,鑄造銅鐵器。將冶山作為東吳制造銅鐵器的重要場所。除制造兵器和用具外,據(jù)說也鑄造銅錢。
東晉太元十五年(390年),于此建冶城寺。東晉丞相王導將冶山改建為自己的私人別墅,是為“西園”,當時的西園“果木成林,又有鳥獸麋鹿”,王導常于此召集文人雅集。據(jù)《六朝事跡編類》記載,當時冶山仍有冶坊開工,其時王導曾患重病,疾久不愈,方士戴洋進言:“君本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相鑠(古代以地支配五行,申屬金),于君不利”。因此,王導下令把冶坊遷至清涼山、石頭城一帶,他所患疾病居然不治而愈了。由于王導采取了保護環(huán)境的措施,使得冶山地區(qū)從此成為名副其實的風景勝地。冶山西有卞公墓、卞公祠。卞壸為東晉名臣,晉成帝咸和三年(328年)歷陽(今安徽和縣)鎮(zhèn)將蘇俊起兵攻打建康,卞壸率部抗擊大敗,父子二人同時遇難。 “蘇俊之亂”平定后,朝廷將卞壸葬于冶山西側(cè)。卞壸父子忠心報國,事跡感人,歷朝歷代對卞壸墓均曾加修葺,因卞壸祠之興建早于朝天宮,故民間有“先有卞公祠,后有朝天宮”之說。
南朝時期,朝天宮是中國南方最早的科研機構總明觀的所在地,是當時中國最高等級的社科研究機構,觀內(nèi)集中了來自南朝時期國內(nèi)各地的科學精英,在總明觀交流、研究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的成果?偯饔^分設文、史、儒、道、陰陽五門學科,詔請有名望的學者二十人擔任教職,成為一時文苑盛事。后來,文、史、儒、陰陽四門學科逐漸失傳,而道家學派又漸與道教合流,在冶山上修建道觀。從此冶山開始成為道教勝地,香火連綿不絕。
唐朝時期,治山建太極宮。
楊吳武義二年(920年),改名紫極宮,開建鐘阜軒。南唐時,在紫極宮之西又立武烈帝廟。
宋朝時期,在此建文宣王廟,這是冶山建為文廟的的開始。不久改為天慶觀。蘇軾來此游后揮毫留下一首七律:“春風吹動北風微,歸雁亭邊送雁歸。蜀客南游家最遠,吳山寒盡雪先稀。扁舟去后花絮亂,五馬歸來賓從非。惟有道人應不忘,抱琴無語立斜暉!碧K軾、王安石、陸游等人也都曾游歷此處。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戰(zhàn)敗被俘,在押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曾夜宿于此,留下了慷慨激昂的詩句。
元朝時期,名為玄妙觀,后改為“大元興永壽宮”。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建后改名為朝天宮,并建有習儀亭。在明代,朝天宮一直是朝廷舉行盛典前練習禮儀的場所,以及官僚子弟襲封前學習朝見天子禮儀的地方。朝天宮前有三清殿,后有大通明殿,另有飛霞閣、景陽閣等。內(nèi)有習儀亭,為文武官員演習朝賀禮儀之所。明代的朝天宮是當時南京最大、最著名的道觀,占地面積300多畝,有各種殿堂房廡數(shù)百間,立體建筑有神君殿、三清正殿、大通明寶殿、萬歲正殿等。大山門為東向,史書記載,大山門內(nèi)有南北碑亭各一座,南碑亭的碑碑額題字“奉敕重建朝天宮碑”,在朝天宮大成殿丹墀前,北碑亭碑身已經(jīng)不存在,僅保留了碑座赑屃。明代的朝天宮,一方面是皇室貴族焚香祈福,禮拜道教諸神的道場。另一方面在三大節(jié)(春節(jié)、冬至、皇帝誕辰)前作為文武百官演習朝拜禮儀的場所,有時也作為官僚子弟襲封前學習朝觀禮儀的地方! ∶鞒┠,朝天宮部分建筑毀于戰(zhàn)火。
清朝初年,這里曾是道觀,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隨著江南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朝天宮也逐漸得到重修,規(guī)模甚大,“宮觀猶盛,連房櫛比”?滴跄涎矔r,曾為朝天宮題寫匾額,曰:“欣然有得”。乾隆六下江南,先后五次登臨游覽朝天宮,每次都題詩寄興。如今刻有五首乾隆親筆題詩的石碑,仍完整的立在朝天宮后山的御碑亭內(nèi),供游人觀賞。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皇太后發(fā)帑重修,時為金陵道觀之最。
清朝道光年間因朝天宮屢遭火災,當時風水家把朝天宮大山門由朝正東,改為偏向東南。
清朝咸豐年間,朝天宮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把朝天宮改為制造和儲存火藥的“紅粉衙”。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湘軍攻陷天京打敗太平軍后,朝天宮內(nèi)的道觀改成了孔廟,原在成賢街的江寧府學也遷到了朝天宮里面,成為清后期南京主要的官辦學校。
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時任兩江總督曾國藩,為標榜儒家思想,粉飾太平,將后來的道觀改為孔廟,并把原在成賢街的江寧府學遷至朝天宮。
清朝末年,朝天宮是江寧府文廟,皇帝從未駕臨過,所以戟門形同虛設,也從沒有打開過。朝天宮院內(nèi)四周是長廊,有東西配殿,東殿旁有《重修江寧府學碑記》,這里有清初栽植的銀杏一株,已有三百余年的樹齡。
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只有首都地方法院,無高等法院這一級機構。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接收了汪精衛(wèi)政權成立的司法行政機關“首都高等法院”。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1日在南京市成立“首都高等法院”,首任院長為趙琛。首都高等法院,是中華民國時期南京市的省級法院審判機構之一,屬于普通法院,行政組織上直屬司法行政部之監(jiān)督;審級上以最高法院為上級審法院,院址在朝天宮。主管首都南京及江寧縣的民刑事第二審及日偽漢奸第一審審判工作。
1949年后,朝天宮成為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南京市博物館前身)所在地。 [7-8]
1962年,朝天宮古建筑群由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接管。
1978年,南京市博物館正式掛牌。
【主要建筑】
下馬碑
東西牌坊外原各有下馬碑一塊,僅存西邊一塊,上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碑高2.8米,寬0.62米,厚0.31米,文字系雙鉤楷書,F(xiàn)在朝天宮附近的“東止馬營”、“西止馬營”街巷名稱,均因此碑而得名。
照壁
“萬仞宮墻”照壁面臨運瀆,全長近百米。照壁南側(cè)有四個磚刻大字“萬仞宮墻”,每個字約1米見方。仞,是度量單位,我國古代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叭f仞宮墻”出自《論語·子張篇》:“……夫子之墻高數(shù)(萬)仞,不得其門而入”,意思是贊喻孔子知識淵博,道德文章水平非常之高。
牌坊
宮墻兩端各有磚坊一座,三間三拱門,中門較高大,上面有磚刻橫額,東為“德配天地”,西為“道貫古今”。這八個大字都是曾國藩所書。
泮池
泮池位于萬仞宮墻北側(cè),水池為半圓形,周圍有石欄桿,稱為“泮池”,是文廟標志性建筑之一。泮池下部原有兩組涵洞與宮墻外的運瀆相通,池水終年不竭?箲(zhàn)期間泮池曾被填平,1970年重新開挖,現(xiàn)與運瀆已不再相通。
欞星門
欞星門為文廟大門,四柱三間牌坊,面闊15.5米!皺粜恰惫糯鷤髡f是文星,“其狀屈曲勾連”,以欞星門稱,意思是文廟府學培養(yǎng)的人才,為國家所用。欞星門后是文廟一進院落,東西各有兩間廂房,東邊為文吏齋、司神庫;西側(cè)為武官齋、宰牲亭。文吏齋、武官齋是文武官員參加祭孔典禮時休息、齋沐的地方;司神庫、宰牲亭分別為存放孔子神主牌位和制作三牲供品之所。
大成門
大成門取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之意。大成門面闊29米,因為舊時門兩旁曾陳放綮戟等用作迎接封建帝王或欽差大臣用的儀仗,又稱戟門。大成門分左中右三門,中門專供皇帝祭祀時出入,親王、郡王走左右兩門,一般官員只能走戟門兩端的“金聲”和“玉振”小門!敖鹇暋、“玉振”之名亦出自《孟子》。大成門后為文廟二進院落。
大成殿
大成殿為文廟的主體建筑,重檐歇山頂,五進七間,面闊43.30米,進深18.76米。大殿前后兩廊均有巨形木柱,殿前露臺寬敞。露臺四周有石質(zhì)雕欄,四角刻有螭首。前后臺階中央,都有浮雕龍陛。紅墻黃瓦,氣勢非凡,飛檐翹角,狀如翼啟,斗拱陳列,勾心斗角。
崇圣殿
崇圣殿又稱先賢祠,歇山頂,三進五間,面闊36.53米,進深16.15米,建筑風格與大成殿略同。殿內(nèi)原有神龕,陳放歷代先賢牌位。
敬一亭
據(jù)《明史》記載,明嘉靖五年(1526年)“頒御制《敬一箴》于學宮”。《敬一箴》是嘉靖帝撰寫的一篇箴言,要求天下恪守孔子的圣人之道。各地學宮紛紛將這篇箴言刻成石碑,建亭供奉,所建之亭遂稱為“敬一亭”,成為文廟標志性建筑。敬一亭為八角亭,設在冶山最高處。
飛云閣
飛云閣高二層,閣正中懸掛清道光年間舉人莫有芝的篆書“飛云閣”匾閣。后人曾勝贊此樓,“鐘阜群峰,窺窗排闥。朝煙霏青,夕霞釀紫,如置兒席間,誠奇景也”。飛云閣旁還有飛霞閣及御碑亭。
御碑亭
御碑亭為八角攢尖頂,亭內(nèi)有石碑一通,通高3.28米,寬0.64米,厚0.23米。碑上刻有乾隆帝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五次游朝天宮時所題的詩文。一塊碑上分別刻有乾隆五首御詩實屬罕見。
奉敕重建朝天宮碑
朝天宮在明代進入了歷史發(fā)展中最為輝煌的時期。自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賜名以來,朝天宮一直為皇家專用道場。成化年間朝廷對朝天宮進行了大規(guī)模重修,竣工后,大學士商輅撰寫了《奉敕重建朝天宮碑》。碑高近6米,分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為浮雕云龍,刻劃精細。碑身兩邊飾有蜿蜓龍紋。碑座龜趺,昂首瞠目,形態(tài)生動。碑文1000余字,記載了明初朝天宮的定位,規(guī)模以及成化年間重修的始末,是研究明代朝天宮沿革、規(guī)制、布局等的重要史料。
【文化活動】
禮儀表演
朝賀天子禮儀表演是南京市博物館的專家學者在中國著名明史專家指導下,按照明朝的程式編排的。共有6場11項程序,即駕幸、進表、傳制、進見、樂舞升平、還宮。演員陣容達250人,其中文武舞百戲、丹陛大樂和中和韶樂等,聲勢浩大,氣勢磅礴,再現(xiàn)了明初盛世歌舞升平的浩大聲勢。
古玩市場
朝天宮古玩市場是南京乃至中國收藏品領域的一面旗幟,和北京潘家園同屬老字號,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清代的中晚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曾經(jīng)是華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古玩市場。
詩詞作品
《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期著名人物王羲之和謝安曾同游冶山。謝安“悠然遠想,有高世之態(tài)”。而王羲之卻說:“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好耍,恐非當今所宜”,時人以此為千古名言。
蘇軾來朝天宮游后揮毫留下一首七律:“春風吹動北風微,歸雁亭邊送雁歸。蜀客南游家最遠,吳山寒盡雪先稀。扁舟去后花絮亂,五馬歸來賓從非。惟有道人應不忘,抱琴無語立斜暉!碧K軾、王安石、陸游等人也都曾游歷此處。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戰(zhàn)敗被俘,在押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曾夜宿于此,留下了慷慨激昂的詩句。
唐朝時期,李白、劉禹錫等大詩人曾先后至此登臨。李白游覽冶山時,曾留下了“冶城訪古跡,猶有謝公墩,下鄉(xiāng)東山姿,緬懷右軍言”的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