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縣隸屬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緣,介于東經103°19′至103°41′,北緯30°05′至30°20′之間,東鄰彭山和眉山、西界名山、南連丹棱、北接邛崍,東西長37公里,南北寬27.5公里?h城鶴山鎮(zhèn)距成都6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60公里,距彭山青龍場火車站35公里。
蒲江始建于公元554年,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宋代理學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將李家鈺的故鄉(xiāng)。全縣幅員面積5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22萬畝;轄8鎮(zhèn)4鄉(xiāng)、192個村、14個居委會、1420個社、98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5.6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鶴山鎮(zhèn),郵編:611630。代碼:510131。區(qū)號:028。
行政區(qū)劃
蒲江縣轄8個鎮(zhèn)、4個鄉(xiāng):
鎮(zhèn):鶴山鎮(zhèn)、大塘鎮(zhèn)、壽安鎮(zhèn)、西來鎮(zhèn)、大興鎮(zhèn)、甘溪鎮(zhèn)、朝陽湖鎮(zhèn)、成佳鎮(zhèn)
鄉(xiāng):復興鄉(xiāng)、白云鄉(xiāng)、長秋鄉(xiāng)、光明鄉(xiāng)
歷史沿革
蒲江歷史修久。據縣內發(fā)現的新石器時代文物鑒證,至少在4000年前,即有人類活動。蒲江地域,古 系蜀國地。秦滅蜀后,隸蒲陽縣。漢屬臨邛縣,“漢宣帝地節(jié)三年……時又穿臨邛蒲江鹽井二十所”(《華陽 國志》)。南北朝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正式建縣,名廣定。隋仁壽元年(601年)改名蒲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蒲江縣于1949年12月19日解放。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四川劃為川西、川東、川南、川北4個行署區(qū),行署區(qū)下分置分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蒲江縣屬川西行署眉山分區(qū)(通稱專區(qū))。1952年9月1日撤銷全川4個行署區(qū),恢復四川省建制;同年10月,改分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區(qū)專員公署,蒲江縣屬四川省眉山專區(qū)。1953年3月10日,撤銷眉山專區(qū),邛崍、蒲江、新津、名山4縣劃歸溫江專區(qū)。1960年4月29日經國務院第100次會議通過,決定撤銷蒲江縣,所屬行政區(qū)劃歸邛崍縣(邛、蒲實際合縣時間:1959年2月,涉及合縣時間資料,以實際合縣時間為準)。1962年10月20日國務院批準,復置蒲江縣,蒲江縣仍屬溫江專區(qū)。1968年9月,“專區(qū)”改為“地區(qū)”,蒲江縣屬溫江地區(qū)。1983年3月3日,國務院《(83)國函字第26號》文批復,撤銷溫江地區(qū),將所轄溫江、蒲江等10縣劃歸成都市管轄。
地理環(huán)境
蒲江縣境地貌,屬四川盆地區(qū)、成都(盆西)平原區(qū)。根據成因及物質組成,可分為平壩、丘陵(淺丘、深丘)和山地3個地貌類型。地貌布局,丘陵面積占全境67.35%,平壩面積占20.25%,山地面積占12.4%。蒲江縣領域東西長,南北窄;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位最高處,為長秋山脈月南山,海拔1022米;東北部位最低處,為蒲江河平壩夏河壩,海拔465米,縣境平均海拔534米。
蒲江縣全境地貌概括為“三山”夾“兩水”,狀若臥放之甕壇。“三山”,系指峙于境南之長秋山,為山地,支脈為深丘;踞于境北之大五面山、亙于境中之小五面山,為淺丘,曲伸于百里平壩之間。“兩水”,系指介于“三山”之間,穿越全境,出“壇口”,匯邛水,入岷江之蒲江河、臨溪河。二河沿流路展布帶狀平壩,北東延展與成都平原主體銜接。“三山”夾流“兩水”,山水錯列,構成千姿百態(tài)、雄偉壯麗之地貌景觀:山地峰巒重疊,陡崖峭壁;深丘谷 狹溝深,壟岡綿延;淺丘丘坡起伏,臺面開闊;平壩坦蕩如砥,河渠交錯。
蒲江境內僅有一長秋山地。長秋山古名岢幕山,亦稱總崗山。山體為背斜構造,又稱熊坡背斜,屬熊坡—鹽井溝(彭山縣)雁行帶。因位處岷江之西,習慣上歸屬邛崍山脈。
蒲江縣境河流皆屬岷江水系,可分為蒲江河、臨溪河。此外,還有流入邛崍縣南河與眉山縣醴泉江之溪流。蒲江河、臨溪河境內流域面積435.3平方公里。
氣候特征
蒲江縣氣候,屬四川盆地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境內山地、丘陵、平壩,因地勢高低差異,氣候亦有差別。
蒲江縣境氣候由于地理條件、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之綜合作用,形成全年皆溫和,無酷暑嚴寒;常年降水豐富,光、熱、水集中;春夏日照足,秋冬云霧多之特征。有些年份,有春溫不穩(wěn)定,夏伏旱、多洪澇,秋多綿雨、低溫早,冬、春旱之不利氣候因素出現。
蒲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宜種性廣。年平均氣溫16.4℃,日照1122小時,降雨1280毫米,相對濕度84%,常年無霜期302天。境內地勢平坦,南高北矮,平均海拔高度534米,最高1022米,最低465米。地貌以淺丘為主,平原、丘陵、山地比例為24﹕54﹕22。
自然資源
蒲江森林資源豐富,植被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松櫟林區(qū)的盆地西部馬尾松林、常綠樟、櫟林小區(qū)。樹種100多種,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柏林、香樟、楨楠、銀杏、黃柏、杜仲等,森林活立木總蓄量169.29萬立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5.5%,其中景區(qū)80.9%以上,享有“綠色蒲江,天然氧吧”美譽。野生動物有200余種,其中有短尾松、穿山甲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00余種,有中白鷺、八聲杜鵑等四川省重點保護動物180余種。
蒲江河流主要有兩條,分別是蒲江河、臨溪河,水資源總量8.03億立方米,年可開發(fā)利用量5.48億立方米,現已開發(fā)利用2.36億立方米。全縣地表水達到國家Ⅲ類水域標準,其中景區(qū)達到國家Ⅰ類標準,有全國一流的高硅低鈉礦泉水。
空氣清新,大氣質量好,空氣質量優(yōu)于國家Ⅱ級標準。
工業(yè)格局
近年來,蒲江縣生態(tài)工業(yè)頻頻出彩。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專業(yè)從事激光晶體材料研究、開發(fā)、生產的高科技企業(yè)——東駿激光有限責任公司投資7000多萬元在蒲江建廠,后有(香港)寶聯制衣有限公司、(香港)美昌織造廠蒲江建基地,緊接著是綠昌茗茶業(yè)公司接到來自日本的大筆訂單、川蒲食品敲定在國外建設分廠事宜,連農民疏掉的柑桔幼果,也成了高科技企業(yè)的重要原料,加工成藥用制品后,遠銷歐美,為國家創(chuàng)匯……一批以華高天然產物、新朝陽生化、希臣藥業(yè)、永安制藥為代表的科技含量高、成長勢頭強勁的生物醫(yī)藥企業(yè),以綠昌茗茶業(yè)、川蒲食品、巨豐食品、全興礦泉水為代表的具有良好品牌、市場前景看好的飲料食品企業(yè)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目前,蒲江正乘勢而上,加快生態(tài)工業(yè)集中發(fā)展區(qū)建設,增強產業(yè)發(fā)展承載能力。在投資上億元對園區(qū)基礎設施進行打造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集中發(fā)展以天然產物提取為主的生物醫(yī)藥業(yè)和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食品飲料業(yè),圍繞蒲江獨具優(yōu)勢的天然植物和生態(tài)農產品資源,大力吸引縣內外原料藥提取和食品加工項目向園區(qū)集聚,F在,已有一大批投資上千萬元的無污染、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業(yè)落戶工業(yè)區(qū),以農副產品等再生資源為主要原料的生物醫(yī)藥、食品飲料兩大工業(yè)支柱產業(yè)正逐步培育壯大,特別是天然產物加工業(yè)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大影響。
生態(tài)農業(yè)
以綠昌茗茶業(yè)、川蒲食品、巨豐食品、金田果業(yè)等為龍頭企業(yè),帶動百萬頭生豬商品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10萬畝優(yōu)質茶葉基地、20萬畝優(yōu)質柑橘基地以及臨溪河沿線規(guī);療o公害蔬菜基地建設,使得畜、茶、果、菜四大主導產品脫穎而出,基本實現專業(yè)化、基地化和規(guī)模化。茶葉、茶葉提取物、獼猴桃、川蒲系列食品、蜂王漿、分割肉、橙皮甙等產品已出口美國、日本、西歐、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qū)……今年5月,總投資1.2億美元、成都市最大的農業(yè)產業(yè)化項目—1.5萬畝的優(yōu)質獼猴桃基地落戶蒲江。人們欣喜地看到,在蒲江縣這個國家級的生態(tài)建設示范縣中,成功地實現了現代工業(yè)文明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共生,生態(tài)農業(yè)已經勢不可擋。
近年來,蒲江堅持“打生態(tài)牌、舉綠色旗、走特色路”,堅持用抓工業(yè)的理念抓農業(yè),以市場為導向,大力實施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大力發(fā)展高產、優(yōu)質、高效的綠色農業(yè),不斷延長農業(yè)產業(yè)鏈,打造綠色食品基地。依托“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國家級無規(guī)定動物疫病區(qū)示范區(qū)”、“國家茶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qū)”、全國農產品加工業(yè)示范基地等品牌,按照“因地制宜、區(qū)域化布局、專業(yè)化生產、企業(yè)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發(fā)展思路,大力引進培育和扶持發(fā)展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組織),構建集種植、養(yǎng)殖、加工,農業(yè)、工業(yè)、貿易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yè)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
打造品牌
蒲江以培育農產品加工業(yè)為突破口,把工業(yè)與農業(yè)、農業(yè)與旅游業(yè)有機串聯,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生態(tài)工業(yè)和生態(tài)旅游業(yè),統籌推進“三個集中”,促進生態(tài)資源向特色產業(yè)轉化、農業(yè)資源向工業(yè)旅游資源轉化,努力構建三次產業(yè)互動、城鄉(xiāng)經濟相融的發(fā)展格局。確保到2010年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全面實現小康目標。
一是打造中國米花糖、蛋苕酥之鄉(xiāng)。力爭用3-5年,培育米花糖、蛋苕酥食品加工企業(yè)30-50家,其中縣級以上龍頭企業(yè)20家,實現產值5億元以上,解決就業(yè)4500多人,成為中國最大的米花糖、蛋苕酥生產基地。
二是打造中國西部綠茶之都。力爭到2010年,建成投資規(guī)模1000萬元以上的茶葉加工企業(yè)10家以上,其中銷售過億元的3家以上,實現產值10億元以上,解決就業(yè)5000人以上,帶動縣內發(fā)展無公害茶葉10萬畝以上。同時,大力扶持培育茶文化產業(yè),延伸產業(yè)鏈條,把蒲江建成中國西部綠茶之都。
三是打造中國西部天然產物提取加工中心。力爭用3-5年時間,培育天然產物加工企業(yè)20余家,實現產值10億元以上,解決就業(yè)3000人以上。
四是打造川西畜產品加工基地。力爭3-5年培育畜產品加工企業(yè)10余家,形成產業(yè)集群,實現產值10億元以上,解決就業(yè)6000人以上。
五是打造以石象湖為主體的“三湖一閣”國際生態(tài)旅游休閑度假社區(qū)。繼續(xù)以石象湖風景區(qū)深度開發(fā)為重點,狠抓20平方公里“三湖一閣”核心景區(qū)和全縣生態(tài)旅游資源的整體策劃包裝,大力對外招商開發(fā),加快生態(tài)旅游、生態(tài)人居等項目的開發(fā)步伐,建設川西大花園?天府度假城。石象湖生態(tài)風景區(qū)二期開發(fā)計劃總投資8億元,占地8000畝,將于2006年動工,2008年建成,形成年接待游客150萬人的能力,實現旅游收入2億元以上。
基礎設施
區(qū)位優(yōu)勢。蒲江地處成都、雅安、樂山等大中城市的交匯地帶和四川省大旅游環(huán)線發(fā)展帶上,位于成都平原經濟圈與攀西地區(qū)經濟增長極的交匯處,是成都市的西南門戶,進藏出川的咽喉要道、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縣城通達成都、雙流機場、彭山火車站的時間分別只需40分鐘、30分鐘和20分鐘。
基礎設施。國道108線、318線和省道川西旅游環(huán)線貫穿全境,全縣村村通水泥路或油路,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骨架,縣鄉(xiāng)村道為支撐的快速通暢的交通格局;通訊網絡發(fā)達,水、電、氣供應充足。
生態(tài)環(huán)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5.5%,空氣質量達到國家Ⅰ級標準,地表水質達到國家Ⅱ類水域標準,享有“綠色蒲江,天然氧吧”之美譽,是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國家茶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qū)、國家級無規(guī)定動物疫病區(qū)示范區(qū)、全國農產品加工業(yè)示范基地。
風土人情
舊時死者入土時,多少有一些陪葬品,其中以幽契最為值得注意。傳統中國社會是一個農業(yè)社會,人活著離不開土地,死后也離不開土地。土地作為一種財產,比貨幣更穩(wěn)定,比金銀更實際。由此便產生了一種人與鬼之間的土地契約關系,即幽契。
幽契又稱“墓別”,亦稱“冥契”、“買地券”。源于西漢,盛于東漢,唐宋以降傳布于大江南北。幽契是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的反映,世間的土地契約是保護土地財產私有權的手段,而幽契是人間契約的模擬,借以保護其陰宅的私有權,在迷信思想中地券是冥府公驗的憑證,象征著神權,在墓中起著震懾邪魔、保護墓主魂靈的作用。
幽契最初只是作為死者領有陰間土地的憑據,通常附有道教的制鬼符箓,券文刻寫或筆寫于磚、鐵、鉛板、石板等硬化的物品上,以便于墓中久存。按早期葬俗,一般是在“斬草破土”時埋之。如北宋王洙等奉敕所撰《地理新書》卷十四“斬草建旄條”,詳細地記錄了北方入墓“斬草”時埋地券時相關的祭儀事項。南宋江西《張君重四宜義地券》稱:“青烏子曰:按鬼律,葬不斬草,買地,立券,謂之盜葬。”明代福建擇日家劉春沂《劉氏家藏闡微通書》卷四《喪葬篇》亦曰:“斬草破土,謂開車墓、掘金井、下磚等事。”
從其內容和作用來看,幽契可分為真實和虛擬的兩種。其一是真正的土地契約,會詳細描述墓地的四至、雙方約定的定價以及中人等內容,記載了此塊墓地土地所有權轉讓的法律程序,是研究中國古代經濟和法律的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二是虛擬的墓別,記載墓地的方位和交易過程以及中人,多有夸飾成分,目的是為了向陰間確認此塊墓地的契約關系。
1977年9月,四川蒲江出土了后蜀李才墓地的幽契。此幽契為白砂石刻成碑形,現將全文加標點錄出:維廣政二十五年(即962年),歲在庚申,十二月乙酉朔,十八日壬寅,今有邛州蒲江縣美充鄉(xiāng)善通里設故亡人李才之靈,今用銅錢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文,就于黃天父、伯土母、十二神邊買得前件墓田,周流一傾。東至青龍,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至蒼天,下至黃泉。四至分明,即日錢財分付田地神名了。保人張堅固、李定度。知見東王父、西王母。書契人石功曹,讀契人金主薄。書契人:鳥飛上天。讀契人:魚入黃泉。急急如律令!
1984年2月,四川蒲江出土了北宋魏訓墓地的幽契,此幽契為白砂石刻成碑形,現將全文加標點錄出:維開寶肆年(即971年),歲次辛未,十二月癸亥朔,十日壬申。今有邛州蒲江縣蒲川鄉(xiāng)歸化里歿故亡人魏訓,今用錢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文,于東王父、西王母邊買得前行墓田一段,周流一傾。東至青龍,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至青天,下至黃泉。四至分明,即日錢財分付田地神明了。保人張堅固、李定度。知見人東王父、西王母。書契人天上飛鳥,讀契人是江中魚。書契得了,鳥飛上天。讀契了,魚歸大海。急急如律令!亡人魏訓合同契。
這兩通幽契是研究我國古代喪葬禮儀習俗的珍貴資料。幽契反映了古代祭祖、祀神和事鬼等祭祀傳統的典型文化遺存,體現了古人建立陰陽兩界的良性交流模式的一種理性嘗試。幽契中關于關于四神(獸)或以天干表四至的記載,以及神祇(如西王母、東王母、張堅固、李定度等)的表述,跟傳統的風水觀念、信仰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些神靈主要是早期北方堪輿家杜撰的一類冥間神人。張堅固、李定度常聯袂出現,作為墓地成交的地下的見證人或保人或地主,是買地券中的冢墓專職神仙。張堅固喻意為牢固,長期定居,永久享有,李定度即法度永久、交易有律、度量準確之意,是堪輿家重視方位抉擇的物化象征。今天中國福建一些地區(qū)將幽契中所提到的一些神仙人物,如張堅固、李定度等制成神俑,置于墓室當中,作為鎮(zhèn)墓之神。1985年江西撫州臨川縣溫泉鄉(xiāng)朱氏宋墓中,共出土瓷俑70件,其中有買地券中常說的(保人)“張堅固”,(見人)“李定度”俑,還有一尊基手持羅盤的“張仙人”俑。“張堅固”頭戴高背巾帽,“李定度”與“張仙人”皆束發(fā)綰髻,都穿右衽長衫,與流坑之“何楊神”裝束十分相似。
道教典籍《云笈七簽》卷一百六《許邁真人傳》與《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一《許邁傳》所載,東晉家世士族子弟許邁“總角好道,潛志幽契。”古代,為人撰幽契,應是道家陰陽風水之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