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免簽“朋友圈”的不斷擴容,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加持,外國游客來中國旅游更加便利。去哪兒平臺上,China Travel的魅力,使得外國游客國內(nèi)航線的機票預(yù)訂量同比增長1.8倍,而且半年之間,有超過一成的外國游客來了第二次。
不僅是打卡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城市的熱門景點,這屆“老外”也愛坐高鐵,資深游客愛逛小城。各項免簽政策讓外國旅客紛紛化身“特種兵”。在去哪兒平臺上,一位俄羅斯旅客,半年內(nèi)到訪了包含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日照、寧波等16個城市。
持外國護照旅客預(yù)訂量同比增1.8倍 北上廣舒適型以上酒店可接待外國人比例超八成
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和中國對多國家單方面免簽,便利了外國游客入境中國的體驗。目前,中國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有54國,北京、天津、石家莊、秦皇島、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廣州、深圳、揭陽、沈陽、大連、青島、重慶、成都、西安、廈門、武漢、昆明等20個城市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長沙、哈爾濱、桂林等3個城市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7月5日,國家移民管理局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1463.5萬人次,同比增長152.7%。其中通過免簽入境854.2萬人次,占比52%,同比增長190.1%。
入境人數(shù)的增長,也帶來了入境游快速恢復(fù)。在去哪兒平臺上,2024年上半年,使用非中國護照預(yù)訂國內(nèi)航線間機票的旅客預(yù)訂量,同比2023年增長1.8倍。其中,持美國、俄羅斯、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護照旅客的預(yù)訂量排名前五位。持馬來西亞、日本、哈薩克斯坦護照的預(yù)訂增幅最明顯,均在2.2倍以上。
從目的地來看,大城市依然是外國旅客熱門目的地。去哪兒數(shù)據(jù)顯示,外國旅客在中國乘飛機的熱門目的地TOP10為廣州、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杭州、西安、重慶、昆明、青島。
長城、故宮、兵馬俑是外國旅客必打卡的三大景區(qū),上海豫園、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杭州西湖、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qū)也受到外國旅客喜愛。
曾經(jīng)困擾外國人的“境外人員住宿”問題,已有顯著改善。在去哪兒平臺上,上海舒適型(三星)以上的酒店中,97%可以接待外國旅客;北京、廣州等兼具公商務(wù)的城市,這一數(shù)據(jù)可達到80%;杭州、武漢、西安新一線城市在40%-60%。據(jù)去哪兒預(yù)計,酒店供給量基本滿足暑期外國旅客需求。這些酒店位置覆蓋了主要商圈、景區(qū)、交通樞紐,且大多在地鐵沿線,交通便利。
外國游客也有“鄙視鏈” 坐高鐵、逛小城是China Travel進階版
國內(nèi)的旅客不滿足于打卡逛景點,外國旅客之間也存在“鄙視鏈”。在中國居住過、曾經(jīng)來過中國或是善于做攻略的“活體Excel”們,已經(jīng)開始對只會逛大景點的外國旅客“秀優(yōu)越”了。
不滿足于城市之間飛來飛去的走馬觀花,進階版外國游客選擇乘坐高鐵,體驗中國速度。在去哪兒平臺上,美國、韓國、俄羅斯、越南、馬來西亞的旅客高鐵票預(yù)訂量排名更高,江浙滬2小時高鐵圈、川渝2小時高鐵圈、廣深2小時高鐵圈廣受歡迎,金華、南京、蘇州躋身熱門目的地TOP10。
在江浙滬2小時高鐵圈內(nèi),義烏是外國游客非常喜歡的一站,有博主稱,他小時候的圣誕禮物上,都印著“MADE IN CHINA”,小時候誤以為圣誕老人是中國人。在義烏,他買了許多體育周邊產(chǎn)品,甚至笑稱“義烏的奧運氣息僅次于巴黎”。
“我太喜歡這個叫鮑里斯的機器人了!”一位海外博主入住酒店后,他們一家子在電梯里遇到國內(nèi)酒店常見的送餐機器人,覺得很有趣就錄下視頻。評論區(qū)中,頗懂中文的外國人回答:“您進電梯的時候,機器人說的是中文‘不好意思’,它并不叫鮑里斯。”
各項免簽政策讓外國旅客紛紛化身“特種兵”。去哪兒平臺上,一位俄羅斯旅客,半年內(nèi)到訪了包含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日照、寧波等16個城市;一位土耳其旅客到訪了包含廣州、深圳、珠海、濟南、青島等12個城市。
資深外國旅客不滿足于逛大城市的景點,一些中國特色的小城吸引他們前往。黑河成為俄羅斯人網(wǎng)購的“收貨地”,韓國游客扎堆張家界。云南元陽梯田,被譽為“最窄縣城”的云南昭通鹽津,七彩丹霞甘肅張掖等小城,出現(xiàn)在外國游客vlog記錄中。
中國太大,144小時太短。去哪兒平臺上,半年之間,有超過一成的外國游客來了第二次。
去哪兒大數(shù)據(jù)研究院研究員肖鵬表示:“目前,國際航班已恢復(fù)至2019年的八成,中國航司的機票價格更合適,大量外國旅客選擇在中國中轉(zhuǎn),免簽政策恰好給了他們游玩中國的機會。中國正在重新成為外國人的熱門目的地,旅游也成為中國對外展示、對外交流的窗口,讓更多人認識、理解中國,到中國體驗。”
(來源: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