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縣位于湖南省南部。地理標為東?10°42′-~112°27′,北緯25°11′-26°08′。南北長104.7千米,東西寬52.2千米,縣人民政府駐舜陵鎮(zhèn)。毗鄰兩廣,處湖南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F轄17個鄉(xiāng)鎮(zhèn),4個國有林場,面積2,508平方千米,其中縣城面積32平方公里,國內生產總值489,390萬元(2008),總人口為77.8 萬人(2002年),其中城鎮(zhèn)人口9.52萬人,鄉(xiāng)村人口68.28萬人。
舜帝陵
寧遠,中華民族始祖“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至此,開啟教化,并葬于縣境南部九疑山,使這里成為中華文明重要發(fā)源地之一,素有“中華第一古陵”之稱。東與新田縣 藍山縣 郴州嘉禾縣、南與江華縣、西與道縣、北與祁陽縣接壤。
行政區(qū)劃
寧遠縣轄12個鎮(zhèn)、1個鄉(xiāng)、4個民族鄉(xiāng):
鎮(zhèn):舜陵鎮(zhèn)、天堂鎮(zhèn)、水市鎮(zhèn)、灣井鎮(zhèn)、冷水鎮(zhèn)、太平鎮(zhèn)、禾亭鎮(zhèn)、仁和鎮(zhèn)、中和鎮(zhèn)、柏家坪鎮(zhèn)、清水橋鎮(zhèn)、鯉溪鎮(zhèn)
鄉(xiāng):保安鄉(xiāng)、九疑瑤族鄉(xiāng)、荒塘瑤族鄉(xiāng)、棉花坪瑤族鄉(xiāng)、桐木漯瑤族鄉(xiāng)
歷史沿革
秦代,今寧遠縣境內設有舂陵、泠道二縣,是為建縣之始。西漢時,今寧遠境內設營道、泠道二縣和舂陵侯國,屬零陵郡。初元四年(前45),舂陵侯國并入泠道縣。新莽王朝時,改泠道縣為泠陵縣,改營道縣為九疑亭。東漢建武元年(25),恢復泠道、營道縣名。三國吳鳳凰元年(272),析泠道縣置舂陽縣。晉永和年間,改舂陽縣為舂陵縣。隋開皇九年(589),舂陵、泠道并入營道縣。大業(yè)十三年(617),肖銑改營道縣為梁興縣。唐武德四年(621),改梁興縣為唐興縣,長壽二年(705)改為武盛縣,神龍元年(724)復為唐興縣。天寶元年(724),改唐興縣為延唐縣,五代后梁改為延昌縣,后唐復為延唐縣。后晉天福七年(942),改延唐縣為延熹縣。 宋乾德元年(965),改延熹縣為寧遠縣。
2000年,寧遠縣轄12個鎮(zhèn)、5個鄉(xiāng)。總人口738259人。2000年末,寧遠縣轄12鎮(zhèn)、5鄉(xiāng),698村(居)委會,總人口77.42萬。 2004年,寧遠縣轄12個鎮(zhèn)、1個鄉(xiāng)、4個民族鄉(xiāng)。
地理環(huán)境
寧遠縣位于湖南南部,萌渚嶺北麓,南有九疑山,北倚陽明山,東連新田、嘉禾、藍山,南接江華,西鄰道縣、雙牌,北界祁陽金洞林場。地處東經110°42′~112°27′,北緯25°11′~26°08′之間。南北長104.7千米,東西寬52.2千米,總面積2526平方千米。
境內四面環(huán)山,最高海拔1959.2米,最低海拔165米。山丘面積占全縣面積的63%。 境內四面環(huán)山。南聳九疑山,北枕陽膽山,西都嶺,東亙霧云山?h域形似舟形盆地,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水面之比大體47﹕15﹕16﹕20﹕2。
九嶷山、三分石、婆婆石、癩子山等,其中九嶷山主峰畚箕窩海拔高達1959.2米。
自然資源
寧遠,素有“天然溫室”之稱。山地面積廣,土地類型多,土質好,垂直地帶性差異顯著,適宜于多種動、植物和一長,開發(fā)潛力大。
寧遠縣有山地280萬畝,占總面積的74%;農業(yè)較發(fā)達,盛產糧食、烤煙、茶葉、荸薺、油茶、紅瓜子、水果等,是湖南省三大烤煙主產縣之一。待開發(fā)的土地資源70畝,森林衷情蓄積量167萬平方立米,是廣東省用材林基地縣之一。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樹種有水杉、銀杏、九嶷杉、南方鐵竹、紅豆杉等50余種,野生動物猴、穿山甲、娃娃魚、大頭龜、錦雞等為湖南所罕見;茶油、桐油、生豬、灰雞、肉兔及茶葉、香菇、干辣椒、蔗糖、紅瓜子、竹制品為傳統(tǒng)出口產品;黃芪、當歸、杜仲、黃柏、厚樸、九嶷香草等藥用植物久負盛名;木耳、銀耳、石耳等多種食用菌飲譽中外。
寧遠縣境內長度在5公里以上,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60多條,水電開發(fā)前景看好。水、電供應充足,縣城建有一座日供水20萬噸的自來水廠,正在加緊建設一座日供水40萬噸的自來水廠,建有22萬伏變電站一座,11萬伏變電站4座。
寧遠縣的礦產資源品種多、礦點多,現已發(fā)現能聚集成礦可被利用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物20余種,以石灰?guī)r、銻、鉛鋅、鈾礦為主的礦產資源豐富?山ㄔO大型水泥廠和實施規(guī)模開采。主要礦藏有鋁、鋅、銻、銅、水晶、高嶺土等,其中大理石、石灰石遍及全縣,高嶺土儲量大,品位高,可供開發(fā)的水能資源6.8萬千瓦。
經濟概況
寧遠縣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工業(yè)和林業(yè)漁業(yè)共同發(fā)展的縣。
寧遠縣現已完成生產總值24565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yè)完成增加值92521萬元,同比增長7.4%,第二產業(yè)增加值58152萬元,同比增長19.8%,第三產業(yè)增加值94977萬元,同比增長9.7%。三次產業(yè)的結構比為38:23:39,第三產業(yè)的比重首次超過農業(yè),產業(yè)結構逐漸優(yōu)化。
工業(yè)生產迅速發(fā)展,民營工業(yè)獨占鰲頭。全年完成工業(yè)總產值123041萬元,其中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35107萬元,在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中,民營工業(yè)完成產值22212萬元,規(guī)模以下工業(yè)完成產值87934萬元。
寧遠縣全年茶葉產量143噸,水果產量57780噸。村及村以下采伐木材5.19萬立方米,,采伐竹村18.8萬根。畜牧業(yè)生產穩(wěn)步發(fā)出售和自宰家禽展。當年出欄肉豬76萬頭,,當年出售和自宰的牛1.15萬頭。當年肉類總產量66297噸。生豬年末存欄50.7萬頭,牛年末存欄5.35萬頭。水產品總量12402噸。
基礎設施
寧遠區(qū)位優(yōu)越,設施完善。距長沙、廣州均在400公里以內,二廣高速建成后,去廣州將縮短三小時,可朝發(fā)午至;廈蓉高速建成后,距永州零陵機場100公里,距湘南“門戶”郴州120公里,距國際旅游名城廣西桂林180公里,車程均在2小時以內?h內郵電通訊便捷,開通了國際國內的用戶電報、傳真、長途直撥、計算機國際互聯(lián)網多媒體和國際郵件特快專遞業(yè)務,移動通訊覆蓋全境。寧遠水、電供應充足,縣城建有一座日供水20萬噸的自來水廠,正在加緊建設一座日供水40萬噸的自來水廠;建有22萬伏變電站一座,11萬伏變電站4座,電力充足,價格實惠。服務設施完善,目前已有2個三星級涉外賓館;建有2個大型工業(yè)園區(qū),園內設施齊全,管理規(guī)范。寧遠接納大投資、大項目、大發(fā)展的基礎條件已完全具備。
教育狀況
寧遠自古教育發(fā)達,素稱“文獻之邦”。據史志記載,唐朝以前,境內就有書院、社學、義塾,湖南10名狀元中寧遠獨占其二。目前,全縣有公立學校655所,中小學教師6119人,在校學生119226人,學校占地5212.8畝,總建筑面積89.6萬平方米。
旅游資源
寧遠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上古時期,中華民族始祖“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至此,開啟教化,并葬于縣境南部九疑山,使這里成為中華文明重要發(fā)源地之一;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夏朝時為紀念舜帝而建的舜帝陵,為“中華第一古陵”,歷代君王祭祀不斷,1999年修復一新后更成為海內外華夏子孫祭祖朝拜的圣地;九疑山是國家森林公園、湖南省最早公布的六大風景名勝區(qū)和十大旅游區(qū)之一,司馬遷、李白、杜甫、徐霞客等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大量歌詠九疑山詩詞墨寶,一代偉人毛澤東一曲膾炙人口的“九疑山上白云飛”,更使九疑山蜚聲中外,催人神往。寧遠文廟是全國第二大孔廟,1997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土人情
寧遠人主食以大米為主。50年代以前,貧苦農民主糧不足,多以紅薯雜糧度日,有“紅薯半年糧”之說。早餐吃蒸紅薯,稱之“圓豬圓羊”;中餐吃薯絲摻米飯,稱之“芝麻裹糖”;晚餐吃煨紅薯,稱之“吹吹打打”。80年代后,稻谷產量劇增,大米真正成為主食。飲食愛好,四鄉(xiāng)大同小異,西鄉(xiāng)人愛吃打粑粑,北鄉(xiāng)人愛吃粽粑。城鎮(zhèn)居民早餐多食米粉或面條。
寧遠菜肴有四大特點。一是辣椒。城鄉(xiāng)家家都制有剁辣椒,餐餐桌上有辣椒。俗說:“進了寧遠界,沒有辣椒不成菜”o二是油炸品。有油炸豆腐片、排散、油炸魚等。三是酸咸菜。習慣把季節(jié)蔬菜酸制成干濕咸酸菜,尤以東鄉(xiāng)為重。四是臘味。進入冬季,家家都要涼閔吹或熏制臘肉。除豬肉外,還有雞、鴨、魚、狗肉等,山區(qū)尤甚。炒血鴨、燜狗肉、餡豆腐,為寧遠三大傳統(tǒng)名菜;色、香、味俱佳,為喜慶節(jié)日筵席必備佳肴。
寧遠人喜飲家釀酒,以紅薯酒為普遍,有“寧遠紅薯酒,農民家家有”之說縣北一帶喜用糯米釀酒,再摻燒酒浸泡,謂之“拖缸酒”,香甜可口,有“西路粑粑北路酒”之說。全縣各地寒冬時期喜喝熱酒,愛勸酒猜拳。東南部山區(qū)習慣用飯碗飲酒喝茶寧遠人喝茶,四鄉(xiāng)有別?h境東部喜喝濃茶。太平、下墜、嶺頭源、云潭、保安一帶,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習慣用腌菜送飲。親友進門,先以茶招待。尤其是婦女,日飲3—4次,早茶、午茶、晚茶和夜茶。禾亭一帶喜用沙罐熬茶,以黃豆、花生、糖果送茶?h境南北,平時喝井水,很少喝茶,來了客人,亦多以井水相待,故有“南路并水東路茶”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