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武縣地處湖南省最南部,南嶺山脈東段北麓,北緯25°~25°35′,東經112°20′~112°47′。 是湘南置縣歷史最悠久縣之一。戰(zhàn)國時期設臨武邑,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北界桂陽,東連北湖、宜章,南鄰廣東省連州市,西靠藍山,西北毗嘉禾,南距廣州市300余公里,是湖南改革開放的南大門,通往廣東沿海的咽喉要地?h域面積1392平方公里,轄5鎮(zhèn)17個鄉(xiāng),總人口31萬。
臨武境內礦藏資源豐富,被譽為“小有色金屬之鄉(xiāng)”和“煤炭之鄉(xiāng)”。已探明儲量9類50多種,還有煤炭、石墨、大理石等非金屬礦。大型礦床9處,中型礦床12處,煤炭儲量大,品質好,是全國2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工業(yè)以采掘業(yè)為主。鎢、錫精礦出口國外,龍須草席在1954年德國萊比錫博覽會上,被譽為“獨特的工藝品”。
行政區(qū)劃
臨武縣轄5個鎮(zhèn)、16個鄉(xiāng)、1個民族鄉(xiāng):
鎮(zhèn):城關鎮(zhèn)、金江鎮(zhèn)、香花嶺鎮(zhèn)、嵐橋鎮(zhèn)、武水鎮(zhèn)
鄉(xiāng):雙溪鄉(xiāng)、南強鄉(xiāng)、廣宜鄉(xiāng)、同益鄉(xiāng)、汾市鄉(xiāng)、土地鄉(xiāng)、水東鄉(xiāng)、接龍鄉(xiāng)、花塘鄉(xiāng)、楚江鄉(xiāng)、武源鄉(xiāng)、萬水鄉(xiāng)、麥市鄉(xiāng)、三合鄉(xiāng)、鎮(zhèn)南鄉(xiāng)、大沖鄉(xiāng)、西山瑤族鄉(xiāng)
歷史沿革
戰(zhàn)國時設臨武邑,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水經注》記載:縣側武溪東,因曰臨武縣。史志記載:“楚南部邑之最古者,莫如臨武。”歷史上,臨武又是楚南古驛,古代中原赴粵出海的必經之路。
戰(zhàn)國時為楚國軍事駐地臨邑。漢高祖二年(前205年)置臨武縣。
2004年,臨武縣轄5個鎮(zhèn)、16個鄉(xiāng)、1個民族鄉(xiāng)。
自然地理
臨武縣境最低點位于武水河出境處(縣水泥廠對面的五塘沖河床),海拔203米;縣城平均海拔276米。地形西北高,東南低,以東山、西山、桃竹山為骨架,如箕狀向東南傾斜。地貌類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三類,各占59.43%、29.27%、9.51%。
臨武縣境內有通天廟和桐柏兩座山脈。
臨武縣溪河依西山、東山走向,南部之武水,由西向東流,屬珠江水系;北部之猴子江、無利河,由南向北流,屬湘江水系。
武水系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一級支流,發(fā)源于臨武縣的三峰嶺,經宜章縣的羅家渡流入廣東省, 郴州市集雨面積3365.7平方公里,干流長147公里,平均比降1.49‰。其中:南花溪(樂水河),系北江水系二級支流,發(fā)源于宜章縣楊子坑,于廣東省水口匯入武水,流域面積1223平方公里,干流長115公里,河床平均比降3.28‰,控制市宜章縣集雨面積1026平方公里。
氣候特征
臨武縣境地處中低緯度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年平均氣溫為17.9°C;年降雨量在1022.3至1917.4毫米之間,縣城平均降雨量為1421.8毫米。
經濟概況
2005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強力推進“三化”進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xiàn)了經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十五”計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內在活力進一步增強。2005年,全縣GDP為342544萬元,總量比去年增加了6909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3.2%,增幅列全市第二。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58343萬元,增長6.1%;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88676萬元,增長18.1%;第三產業(yè)增加值95525萬元,增長10.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1789.5元,比上年增加2520元。三次產業(yè)結構為17.0:55.1:27.9,與上年比,第一產業(yè)比重下降2.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yè)上升5.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yè)下降3.0個百分點。二、三產業(yè)增加值增長15.1%,占GDP比重83.0%,增長2.6個百分點。2008年,全縣GDP為40248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下降6.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3441元,比上年下降7.6%。分季度看,一季度下降20.5%,二季度下降18.2%,三季度下降10.0%,四季度下降6.9%。分產業(yè)看,第一產業(yè)增加值72146萬元,同比增長5.2%;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85581萬元,同比下降24.2%;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44760萬元,增長11.4%。三次產業(yè)結構由15.3:54.2:30.5變?yōu)?7.9:46.1:36.0。
工業(yè)化、農業(yè)產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取得新進展。工業(yè)繼續(xù)保持快速增長,全部工業(yè)實現(xiàn)增加值167889萬元,增長17.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8%,推動經濟增長7.2個百分點。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經濟效益綜合指數(shù)258.87%,比上年高22.67個百分點;實現(xiàn)利潤21145萬元,增長34.3%,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中制造業(yè)完成增加值54799萬元,占工業(yè)增加值比重的32.64%。農業(yè)產業(yè)化進程穩(wěn)步推進,全縣龍頭企業(yè)完成總產值14980萬元,增長42.67%;上繳稅金338.11萬元,增長98.28%;龍頭企業(yè)帶動基地總產值達到14032萬元,增長42.83%。城市化進程邁出新步伐,城市化水平為29.06%,比上年高2.65個百分點。全社會非農產業(yè)勞動者占全社會從業(yè)人員的53.57%,比重增加1.71個百分點。
交通狀況
交通運輸結構的優(yōu)化提高了交通的綜合運輸能力。2005年底,全縣從事200公里以上的長途客運線路共有11條15臺車。共有客運線路61條,在營客車261臺,全縣通班車鄉(xiāng)鎮(zhèn)22個,通車率為100%;通班車的行政村180個,通車率為62%;年末公路客運量840萬人次,客運周轉量57600萬人公里,分別為1988年的7.6倍、13.2倍。2004年,安徽億邦科技有限公司經對縣內出租車市場進行充分考察后,決定投資1050萬元組建“舜風出租車有限公司”,計劃分批陸續(xù)投放150輛出租車。10月,首批投放30輛,次年5月,又添置11輛。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生產生活上的需要。
27年,該縣公路建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全縣交通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但交通建設仍然是該縣的一條短腿。該縣區(qū)域內既沒有鐵路、高速公路通過,也沒有干線公路穿越,對外通道仍然不暢,F(xiàn)有臨連公路是該縣廣東連州市直接相連的唯一道路,是區(qū)域南下廣東的黃金通道,僅為三級公路,部分路段甚至只有四級標準,技術標準低、通行能力差,服務水平低,與當前的經濟發(fā)展形勢極不相稱,嚴重影響了區(qū)域內湘粵兩省經濟的交流,成為制約該縣發(fā)揮其資源優(yōu)勢和區(qū)位優(yōu)勢的交通“瓶頸”;交通運輸效率有待進一步發(fā)揮,交通運輸市場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交通建設資金來源有待進一步拓展;隊伍建設、運輸安全、執(zhí)法環(huán)境中諸多薄弱環(huán)節(jié)有待進一步克服。建設真正現(xiàn)代化的交通還任重道遠。
科學教育
科技工作有新突破。全年安排科技費用623萬元,比上年增長36.9%,占當年財政總支出的2.33%,推廣省級農業(yè)科技成果5項,新產品開發(fā)4項,高新技術項目實施4項。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步伐加快,新增高新技術產品企業(yè)3家,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8.0億元,增長93.6%。
教育事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全縣普通中學28所,普通中學招生5487人;在校學生20582人,下降20.3%。普通初中入學率98.9%;初中在校學生輟學率3.33%,下降1.19個百分點。普通小學158所,招生4137人,在校學生1826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86%;小學在校學生輟學率0.96 %,增加了0.21個百分點。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2593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1293人,初中專任教師1024人,高中專任教師244人。
文衛(wèi)體育
文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文化活動豐富多彩。2005年,全縣舉辦大型群眾文化活動12次,成功舉辦了“慶七一”大型歌詠比賽,“古邑新聲歌盛世”大型文藝晚會等活動,并有一批原創(chuàng)文藝節(jié)目榮獲各類大獎。2005年全縣共在市級以上報刊雜志上發(fā)表各類文學作品188篇(件)。開展“掃黃打非”,凈化文化市場,全年共收繳并銷毀非法盜版出版物7280冊,收繳銷毀非法盜版音像制品12786張,收繳非法地下“六合彩”讀物(書刊)3786冊。
廣播電視事業(yè)日益繁榮。全縣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5%。全縣有線電視用戶25000戶,增加2400戶。
衛(wèi)生醫(yī)療保健事業(yè)發(fā)展加快。年末全縣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23家,衛(wèi)生機構床位數(shù)555張,衛(wèi)生技術人員748人,其中執(zhí)業(yè)醫(yī)師200人,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181人,注冊護士187人。全縣擁有診所41個,農村衛(wèi)生室262個,農村有醫(y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shù)的比重為95%。
體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在2005年全省青少年比賽中,獲1金、1銀、4銅。在郴州市第十一屆中小學生運動會中,獲3金、3銀,2銅,1人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的較好成績。
旅游資源
悠久的歷史,富饒的物質,孕育了臨武眾多的人文景觀。有龍洞煙云、東林勝景、西山霽雪、掛榜晴崗、武水拖藍、舜峰晚眺、韓張山光、秀巖風月等八大名勝。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宋代大書法家米芾以及明代大旅游家、地理學家徐霞客等文人墨客曾駐足臨武,留下了不少人文墨寶。
臨武特產
臨武鴨
臨武鴨是臨武特有的一種土鴨子,象野鴨一樣,全是瘦肉,味道鮮美,是湖南鴨臨武鴨是享譽國內的肉蛋兼用型地方優(yōu)良鴨種。它具有生長發(fā)育快、體型大、產蛋多、適應性強、飼料報酬高、肉質細嫩、皮下脂肪沉積良好、味道鮮美等特點是臨武縣久負盛名的特產之一,歷代貢品。其鴨味道鮮美,以“滋陰降火,美容健身”而著稱,當?shù)乩习傩账追Q“勾嘴鴨”。公鴨體重2.6至3公斤,母鴨體重2-2.5公斤,屬肉蛋兼優(yōu)型,無論燒、炒、燉,還是加工成鹽水鴨、板鴨,均風味別具,其品位居全國地方麻鴨之首,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
臨武香芋
臨武縣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產品,經蔬菜科研部門精心選育提純而成。單個重量在1.5公斤以上,集多種維生素于一體,富含活性鈣和多種微量元素,常食用可祛脂降壓,養(yǎng)顏美容。
臨武油茶
湖南的臨武人對油茶可以說是情有獨鐘,有的人一日三餐,幾乎每餐必有,若有來客,也以油茶盛情款待,而且往往一喝就是三大碗,讓人想起“三碗不過崗”之典,所謂“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情”。
臨武油茶制成后呈褐黃色,比普通茶葉泡的茶水顏色深。泡油茶講究選料。油茶用料中的茶葉(當?shù)厝讼灿门R武出產的野生東山霧茶)不用嫩葉,摘后用雞血藤烘干,重用生姜,是取其性味辛散而驅風逐寒。
臨武龍須草席
龍須草席在北宋末年就已開始生產,是臨武縣傳統(tǒng)名牌工藝品。龍須草席的生產工藝十分講究,采草、配料、編織、加工都有嚴格的要求。采收時,要選擇晴天夜晚多露的天氣,爬上高山陡嶺,用手扯下。采下的龍須草要馬上加工,一般要在三天之內完成"三煮三曬"、"兩浸兩露"等工序,直至綠草變成金黃色或白色,再一根根挑選草料,把帶有麻點或脆硬的草剔除,才能織席。
龍須草席光滑柔軟,色澤清雅,花紋秀麗,給人以素靜大方的感覺。睡在上面,冬不涼身,夏能爽汗,特別適合老幼體弱者夏天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