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河北 >> 邢臺市 >> 鄉(xiāng)鎮(zhèn)介紹 >> 連莊鎮(zhèn) |
連莊鎮(zhèn) |
連莊鎮(zhèn)位于清河縣城東北10.3公里處,東與故城縣搭界,西鄰黃金莊、楊二莊鎮(zhèn),南為雙城集、渡口驛鄉(xiāng),北面是西張寬鄉(xiāng)。轄22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有4958戶,21113人,其中非農業(yè)人口446人。1953年建鄉(xiāng),1958年屬黃金莊公社,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85年建鎮(zhèn)。 該鎮(zhèn)地勢西高東低,中部有民興渠縱貫全境?偯娣e37.1平方公里,耕地43265畝。其中水澆地34000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谷子、棉花等,1949年前,糧食畝產不足50公斤,1989年畝產348公斤。鎮(zhèn)辦企業(yè)有耐火材料廠、榨油廠、面粉廠、磚廠、絨毛廠等 。耐火材料廠產品暢銷全國各大中城市,遠銷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中學2所,小學22所,縣辦農業(yè)技術學校1所,縣醫(yī)院分院1所,村辦醫(yī)療站22個。郵電分局1所,邢臺~德州橫貫鎮(zhèn)境北部,村與村之間有公路相通。 所轄各村簡介: 連莊村 鎮(zhèn)政府駐地逢農歷三八日為集市。有239戶,968人;耕地1500畝,其中水澆地1150畝。個體商業(yè)有煙酒、日雜、食品加工、飲食等,家庭工副業(yè)有精梳山羊絨、合金刀具等。連莊古名廉頗墓而得名。后來廉冢村發(fā)展為清河東部的重要集鎮(zhèn),村名遂改為廉冢集。1958年公社化時,把廉冢集改為連莊。 王莊村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北偏西0.8公里外。有266戶,1082人;耕地1901畝,其中水落地1071畝。家庭工副業(yè)合金刀具等。據《王氏族譜》載,明永樂年間,王氏先祖王福能從山東萊州府昌邑縣溝里王家遷來定居,以姓氏取名王家莊,后演變?yōu)橥跚f。 前連屯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偏南1.2公里處。有418戶,1806人;耕地3219畝,其中水澆地3151畝。家庭工副業(yè)合金刀具等。前后連屯原為廉冢屯,相傳建于趙國名將廉頗墓附近而得名。1961年公社規(guī)模調整時,把廉冢地分為兩個村,在北部的一片稱為后廉冢屯,在志部的一片稱為前廉冢屯。后演變?yōu)榍斑B屯、后連屯。 后連屯村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偏南0.6公里處。有91戶,414人;耕地972畝,其中水澆地822畝。家庭工副業(yè)合金刀具等。 連冢寺村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南1.4公里處。有244戶,972人;耕地2074畝,其中水澆地1500畝。家庭工副業(yè)合金刀具等。據傳,早年此地曾有一座廉冢(廉頗之墓),并有一座寺,故取村名廉冢寺。后“廉”簡作“連”遂成連冢寺。 東壘橋村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西北0.9公里處。有92戶,415人;耕地680畝。其中水澆地500畝。家庭工副業(yè)有合金刀具、精梳山羊絨。東、西壘橋原名壘橋。在明洪武年間,曾叫銅橋村 因此地有一座銅橋而得名。傳說后來有一個江南“蠻子”破壞了銅橋。又重新建橋1座(民國時尚存),村名便改為壘橋,因壘橋村中間有大灣,居落形成東西兩片,東部的一片稱東壘橋,西部的一片稱西壘橋。 西壘橋村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西北1.3公里處。有287戶,1205人;耕地1996畝,均為水澆地。家庭工副業(yè)有合金刀具、精梳山羊絨、建筑等。 馬二莊村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西偏北3公里處。有216戶,972人;耕地2098畝,其中水澆地680畝。家庭工副業(yè)精梳羊絨等。據傳,明初,姓馬的在此建村,故名馬莊,后演變?yōu)轳R二莊。 東張古村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西偏南1.5公里處。有172戶,662人;耕地985畝,其中水澆地905畝。西張古、東張古均系“張傅莊”演變而來。張傅莊之名因建村者乃張、傅二姓而得,后演變?yōu)閺埞徘f。1958年按居落方位定名為東張古、西張古。 西張古村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西偏南2.2公里處。有276戶,1164人;耕地2389畝,其中水澆地1400畝。 常莊科村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偏南4.5公里處。有323戶,1375人;耕地3447畝。其中水澆地2590畝,盛產大棚蔬。據傳古時此村很富,建有99座樓房,村中常家樓,后來由于江南人在此建廟,使常家樓漸漸窮起來。常家樓的人想走科舉致仕的道路重新發(fā)展,故改名為常莊科。 大林莊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南4公里處。有201戶,756人;耕地2210畝,其中水澆地1457畝。大林莊是林姓祖先始建,故名林莊,又因東邊也有一林莊較小,該村稱大林莊。 宋家閣村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南4.5公里處。有203戶,897人;耕地2093畝,均為水澆地。家庭工副業(yè)有精梳山羊絨、合金刀具。據傳,此村建于明永樂年間,因村中有一座著名的閣而得名“閣上”后宋氏在村中落戶,改名宋家閣。 大范莊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偏南5.4公里處。有57戶,262人;耕地649畝,均為水澆地。據《范氏族譜》載,明成化年間,范祖先從山東萊州府昌邑縣牛毛村遷此定居,以姓氏取名范莊。清光緒年間,范氏家庭中分出一支又建一村,取名小范莊,原范莊遂改名為大范莊。 小范莊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偏南5.5公里處。有147戶,767人;耕地2046畝,其中水澆地1946畝。 楊豆塢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南2.8公里處。有162戶,645人;耕地1432畝,其中水澆地1232畝。據傳,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死后葬于此,稱竇建德之墓為竇塢。據《楊氏族譜》載,明永樂年間,楊氏祖先由山東萊州府昌邑縣楊家大地同遷此定居,因臨近竇塢。后演變?yōu)闂疃箟]。 張豆塢 位于鎮(zhèn)政府 駐地南偏東2.8公里處。有162戶,644人;耕地1338畝,其中水澆地1218畝。據傳,張宋二氏祖先最早遷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張、宋竇家塢。1958年改為張豆塢(豆塢一詞見楊豆塢)。 尹豆塢 位于鎮(zhèn)政府駐發(fā)南偏東2.8公里處。有141戶,606人;耕地1060畝,其中水澆地800畝。據傳,在明朝以前叫劉家崗。明永樂間,移民尹由山東萊州府昌邑縣遷此定居,改村名尹竇家塢,后演變?yōu)橐箟]。 李豆塢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南偏西3公里處。有208戶,855人;耕地1682畝,其中水澆地1200畝。明永東年間,崔、楊二氏遷此各占一片相鄰而居,分別以姓氏定史為崔竇家塢、李竇家塢,后二村合一簡稱李竇塢,又演變?yōu)槔疃箟]。 趙家莊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南2.8公里處。有324戶,1340人;耕地2984畝,其中水澆2788畝。趙家莊原名曲秦莊,因祖居曲秦二氏而得名。后遷來一家趙姓,有一年趙家給官軍捐獻48石糧食,被封為“鐵帽相公”,因趙家有了勢力,便把村名改為趙家莊。 華莊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南4.3公里處。有332戶,1289人;耕地3300畝,其中水澆地2600畝。據《華氏族譜》載,明永樂年間,華氏祖先華龍、華虎、華豹三人,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取名華家莊,后演變?yōu)槿A莊。 高裴村 位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南4公里處。有384戶,1571人;有耕地3080畝,其中水澆地2162畝。家庭工副業(yè)有精梳山羊絨、合金刀具。據傳,高裴村裴氏祖籍四川,明永東年間,遷來定居,裴氏始祖于路死亡,其妻和孩子依賴一個叫王福的同路人照料,為銘記王福的熱心幫助,故定村名王福莊,后演變?yōu)楦吲崆f,簡稱高裴。 韓家那村 位于高裴東側,屬高裴村委會。據傳,該自然村世居韓姓,并建有一高樓,原名韓家樓,后因樓房毀壞、湮沒,其村名演變?yōu)轫n家那。 |
|